電話:13019692070
手機:13019692070
聯系人:張秀杰 -
郵箱:zxj1301969@163.com
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中,作為“五點一線”六個港口城市中唯一擁有邊境口岸的城市,丹東正悄然發生著變化。丹東的臨港產業園區處于東北亞經濟圈、環渤海經濟圈、環黃海經濟圈三個經濟圈的交匯點,更是東北東部城市群最近的出海口和“南大門”。今年兩會期間,本報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、丹東市市長趙連生。
“丹東港口將側重糧食礦產”
經濟觀察報:丹東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五點之一,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式會進行怎樣的調整?
趙連生:丹東歷史上是以輕工業為主的城市。丹東相對其他地區來說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求沒那么迫切,因為丹東本身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合理。目前丹東面臨雙重發展任務,在擴大經濟總量的同時注意經濟結構的調整。這是一邊發展一邊調整結構,調整經濟生產方式目的就是增強核心競爭力,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。
經濟觀察報:在港口整合方面,丹東有什么措施?
趙連生:通過港口發展臨港經濟是當今世界沿海城市發展的成功經驗。丹東這幾年之所以發展慢,就是港口始終沒有做大。丹東港去年3000萬噸吞吐量,今年爭取突破5000萬噸。此外,丹東有93公里的海岸線,未來準備在和大連接壤的地區再規劃一個港口,經過5到10年的努力,發展成一級大港。遼寧經濟帶港口密度相對比較大,如何整合確實很重要。丹東現在和通化、鶴崗都簽訂了路港協議,通化市由于沒有最近的出海口,每年多支付物流成本接近兩億多,而丹東港口建成以后走直線距離,通化每年可減少物流成本兩個億。另外,我們在建設丹東港口時主意區別于其他港口,側重糧食礦產,這樣能錯位發展,避免惡性競爭。
“承接產業轉移要立足丹東產業基礎”
經濟觀察報:你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表示丹東會成為遼寧經濟版圖中的金三角。沈陽和大連的優勢很明顯,那么丹東的優勢在哪里?
趙連生:丹東的優勢在于區位條件和資源,這是其他地方代替不了的。第一,丹東沿江沿海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真正對外開放的窗口,面對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。第二,丹東有很大的腹地。丹東有接近3500萬人口,土地面積30萬平方公里。東北東部鐵路和丹東到通化高速公路建成以后能把這12個城市連在一起。第三,這幾年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和丹東的經濟發展,對人才的吸引力顯現。去年整個城市新開發的房地產,其中有四分之一是賣給外地人。第四,丹東基礎設施投入大。高速公路、高速鐵路、機場、港口在丹東都有。我們國家二三線城市基礎設施這么完備的,恐怕屈指可數。
經濟觀察報:和沈陽、大連相比,丹東在產業結構上有什么特點?
趙連生:丹東的重化工業比重非常低,輕工業占的比重比較大。要把金三角打造好,錯位發展,尤其是對外錯位發展更加重要。首先在傳統產業上,要繼續發展儀器儀表并建立工業園,用最優惠的政策吸引企業,這是丹東獨到的。其次,丹東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與公交配套也是其他城市不具備的。再者,農產品也是特色。丹東海產品非常豐富,在全國非常知名。丹東水產養殖也非常好,出口日韓非常多。另外,丹東是全國第一大草莓產業基地,每年可以生產16萬噸草莓。板栗深加工出口韓國和日本的份額占全省第一。
經濟觀察報:丹東如何承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產業轉移?
趙連生:首先,要立足丹東的產業基礎。汽車零部件產業是丹東的優勢,黃海大客在全國是數一數二。目前正在和做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先進企業洽談,把它們引到丹東來,與黃海大客進行配套。丹東的儀器儀表企業有60多家,去年產值接近100個億。在這個基礎上,可以和長三角、珠三角的儀器儀表企業進行對接。
不過,把珠三角、長三角產業轉移來,前提必須符合丹東的環保政策,不能因為一時的經濟效益把丹東的青山綠水給毀了。另外,還要符合丹東的產業文化。